8个人就敢去政变,吃土、卖血、出口尸体,海地究竟有多奇葩?

2025-03-30 22:57:07 16


1958年,有一群人跑到海地发动了一次军事政变。


政变的部队异常强大,人数居然多达8人。


他们的目标是把海地独裁者老杜瓦利埃赶下台,领头的阿里斯·帕凯是海地的前空军飞行员。


因为他有白人血统,老杜瓦利埃上台就把他开了,没了工作,他就和另外两个战友组成了三巨头,要造反。



帕凯一合计,3个人就政变还是有点少了哈,过于草率,精挑细选之后,他们又找来了5个美国雇佣军,组成了严谨的造反8人组,然后给大家交代了一下他周密的政变计划:


第一步,突袭海地军营指挥部,打电话给老战友邀请他们一起起义;


第二步,干掉总统。


可以说是简单明了。


结果政变当天,他的计划出现了一丢丢的失误——没准备车,总不能走着去吧?于是他们顺手就在路边劫了一辆公交车。



你以为这政变队伍已经够次了吗?海地军队更次,这8人没咋费劲就控制了有50人的军营,真是旗鼓相当的对手。


控制指挥部以后,帕凯按计划给老朋友打电话,结果这帮孙子要么说自己太困起不来,要么回复“下次一定”,一个来支援的也没有。


幸好政府军也是青铜段位的,帕凯开火都好几个小时了,城里其他部队却一点反应也没有,队友被抓,边笑边刷。


打破僵局的是帕凯团队的一个老烟枪,他太想尝尝当地一款特色烟,就叫了个刚抓到的俘虏一个人去买,结果俘虏一出门就跑总统府报信了。


老杜瓦利埃反手就把这8个人干掉了。


2019年,又有个叫杜罗索的小伙子,又想来海地政变。


这位小哥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特种兵,在海地出生,随后来美国参军。



在美军学了一身本事后,杜罗索决定回家乡造反。


杜罗索比帕凯还猛,他自己从美军军营偷了几条枪带回海地,没有同伙、没有支援,从头到尾就是他一个人。


成功把枪混上飞机时,杜罗索也许幻想着自己下飞机就能像赵子龙一样杀他个七进七出。


结果,刚下飞机他的枪就被安检查出来了,当场被捕。


面对记者,杜罗索坚持说自己没有失败,自己被逮捕是计划的一部分,他真正的目的是引起媒体的关注,继而解放海地。


那怎么解放海地呢?——他说,成为海地的总统。


在海地,这种政变的奇葩数不胜数,比如今年2月7日,海地最高法官就带了20多人想造反,被总统莫伊兹拿下了。


2019年2月,海地有政客花钱请了7个美国雇佣兵政变,结果一不小心把名单搞丢了,人家顺着名单去查入境纪录,7个雇佣兵当场被抓。


这个国家从建国以来,前前后后发生过30多次政变,更换过90多个统治者,堪称“政变之王”。

这国家人口一千多万,文盲率却高达80%,全国每100个劳动者里面就有75个失业,人均GDP750美元,人均寿命50多岁。穷人只能吃土,字面意思上的吃土。


联合国多年来一直在给这个国家救援,咱们中国也在联合国的号召下捐过不少钱,还派过维和部队去帮忙。


但海地一直烂泥扶不上墙,被扶到今天放眼世界依然是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而同时,海地的高层却一个比一个富得流油,贪腐成性。


就拿开头那个被政变的老杜瓦利埃来说吧,他搜刮民脂民膏的手段包括但不仅限于:


搞国家彩票强迫老百姓购买,然后黑箱操作让亲友得奖;


以集资为名强迫商家交钱给自己盖杜瓦利埃城,不交的就关起来拷打,军人政府官员的捐款直接从工资里扣;


跟邻国多米尼加签条约每年提供2万农民给多米尼加,一个人给他59美元,官方贩奴。



他撒手走后,他儿子小杜瓦利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杜瓦利埃对老百姓敲骨吸髓的手段包括但不仅限于:


国际上援助海地2200万美元,小杜瓦利埃转手就贪掉2000万,国际上援助海地的物资,小杜瓦利埃转手就高价卖掉;


贩毒,他的儿子1982年6月因为贩毒在波多黎各被抓;


每个月都从穷人身上抽取血浆往外卖,还收集尸体出口供解剖用赚钱,物理意义上的搜刮民脂民膏。


这种国家不完蛋那才是没天理了。


前段时间,中国美国法国三家一起批评海地,能被五常轮着骂,这国家可以说是烂到家了。


我知道听到这里的时候小伙伴心中肯定会浮出一个疑问,那就是这种极品国家是怎么出现在地球上的?


实际上,海地以前可远远算不上烂,恰恰相反,他们的历史非常辉煌,拿了很多个光荣的第一名,第一个黑人共和国,第一个独立的殖民地,第一个废除奴隶制的国家……一度是拉美地区的灯塔,人送外号加勒比小美国。


海地现在沦落到这个地步,恰恰是法国人和美国人一手造成的。


海地,加勒比海一个岛上的小国,就在古巴东边一点,和另一个国家多米尼加共用一个岛。


海地这块地方,最开始是印第安人的,但自从哥伦布发现他们之后,欧洲殖民者就跟着来了。


西班牙人征服殖民地的方式和刘慈欣小说里那个由恐龙建立的吞食帝国如出一辙,逮住一个地方就洗劫一空,财物卷走,强迫土著去挖黄金,做种植园,不干的人就杀掉,吃人不吐骨头,吃完再去找下一家,素质极差,蝗虫一样。


当时西班牙有一个有良知的卡萨斯神父,根据他的真实见闻写了一本《西印度毁灭述略》,现场吐槽刷弹幕。


光是看一下这本书的目录,你就能从满屏幕的“毁灭”里知道西班牙人在美洲到底造了多少孽。


目录里第一个被毁灭的西班牙岛,就是现在的海地



哥伦布刚到这个岛的时候,岛上大概有100万印第安人,但是仅仅50年后,就只剩下了500人,很快就完全灭绝。


欧美的影视作品里总是幻想深山老林里有食人族,会把西方探险家抓起来烤了,实际上真正被抓起来烤的是当年那些可怜美洲土著,西班牙人屠杀他们的时候,很喜欢把他们13个人串成一排吊起来烤死,用文火。



有一个印第安人酋长在大屠杀里带着族人一路逃到古巴,西班牙人就一路追到古巴,硬是把这个酋长抓住了,然后要求他皈依上帝,不然就杀了他,但这个酋长硬气地说:“有西班牙人的天堂,我不去!”


当地土著被杀光以后,西班牙人就发现干活的人不够了,就开始往岛上运黑奴给他们干活。


海地也就成了美洲第一个出现黑人的地方。


西班牙人在美洲抢了很多钱,还想要垄断大西洋的贸易,英法这种有实力的国家眼馋得很,肯定不同意啊,说好一起当流氓,现在全特么让你一个人当了。


所以各个国家都开始明里暗里支持海盗,打击其他国家的贸易。


比较出名的就是英国女王给海盗发“私掠许可证”,皇家海盗,奉旨抢劫。于是加勒比海这个地方,也就慢慢变成了海盗聚集地。



法国在海地的势力越来越强大,1665年,法国人单方面宣布,海地现在被我承包了,西班牙人很气,但又打不过,只能认怂,把岛的西边割让给了法国,改叫圣多明戈。


于是,这一块岛就被分成了两个国家,也就是现在海地和多米尼加的前身。


法国把海地运营得非常繁荣,号称“加勒比海的明珠”。


但繁荣只是属于白人的,黑人奴隶每天要干19个小时的活,每个奴隶平均只能干7年人就报废了,要买新的。



那时候海地的欧洲人有几万,剩下的几十万全是黑人奴隶,这几万白人还疯狂剥削虐待奴隶,法律规定奴隶主对奴隶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奴隶稍有违逆,就会被处以各种酷刑,丢进油锅煮死,扔进有钉子的木桶滚死,炮决,犬决……应有尽有。


这社会结构一看就不稳定,矛盾大,人口比例还失衡,像个炸药桶,就差一个火星。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先是给这些人立了一个榜样——殖民地造反是可以的。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人没空管海地了,海地积压已久的矛盾彻底爆发。


1791年,巫毒帮牧师振臂一呼,海地20多万黑奴揭竿而起,他们拿着砍刀、干草叉反抗他们曾经的主人,几周之内,他们就烧掉了180多个种植园,900多个咖啡园,杀掉了4000多个白人。



不过很快,奴隶主们也组织起来反扑了,双方你杀我我杀你。


这段时间海地奴隶里出了一个领袖,叫杜桑


这个人很聪明,不一味硬抗,而是借着列强之间的矛盾,一会儿联合法国打英国,一会儿又联合西班牙打法国。


1799年法国雾月政变,拿破仑起来了,杜桑假装效忠拿破仑,但实际上要求海地独立,完全脱离法国的控制。



拿破仑很气,就派自己的妹夫带着几万法军精兵过来,杜桑坚壁清野断补给跟法军打持久战,法军没补给还染上了黄热病,耗不过,就用了个下三滥手段,骗杜桑说要和谈,其实是摆了一个鸿门宴把杜桑抓了,杜桑死在牢里。


这一下让海地黑人群情激奋,杜桑的副官德萨林在杜桑死后继续领导反抗,打败了法国人,拿破仑的妹夫都死于黄热病,法军打不下去了,跑了。


1803年12月4日,在海地的最后一支法国军队向德萨林的部队投降,法国几万精兵出征,最后就几千人跑回来,海地成功独立,堪称辱法先锋。


1804年1月1日,海地正式宣布独立,成了美洲独立的第一个黑人国家,也是拉美殖民地第一个独立的,还在宪法里“世界第一”地废除了奴隶制。


从斗争的过程看,海地的建国过程大概可以换算成一万个博人传,但可惜的是,海地是出道即巅峰,建国就是他们国家最高光的时刻了,此后是一路跌得不见人影。


为啥?


因为看上去海地独立得很彻底,其实压根不是这么回事儿。


海地独立前后,列强的打压就一直没停过,比如刚独立没多久,法国就要求海地给自己3000万法郎的补偿。


这要求就非常离谱,但海地还不能不答应。


因为海地独立以后,殖民者就把蔗糖生产基地搬到别的地方,封锁海地,海地独立的过程中把殖民者的设备都搞坏了,反而退回到了小农经济。


同时,那些执政者也很短视,从德萨林开始,就比赛式地一个接一个地称帝,内斗,国家越搞越差。



1825年,法国人直接派了个舰队过来要赔偿,给海地开了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


这笔赎身费要了海地的亲命,连本带利还了一百多年。


这就好比海地打工人受不了法国这个老板剥削出来创业,结果出来就被洗劫一空,创业是自己创业了,但身上分文没有,拿头创业。


而且最惨的是,一步错步步错,就是因为没钱创业,谁都可以欺负海地。


海地的宪法学的美国,制度也学的美国,连总统府都是照着白宫的样子盖的,但是1915年,美国还是占领海地,把海地变成了自己的新殖民地。



两次大战中,海地都负责给美国提供资源,工具人一个,至于这个工具人自己国内管得怎么样,美国压根就不在乎,只要不反美,你多反动都没事儿。


所以海地的统治者里,出了无数的独裁者,比较出名的就是咱们开头提到的杜瓦利埃父子俩。


他们坑害老百姓的能力之魔幻,能让你深深感慨魔幻现实主义诞生在这片土地上不是没有原因的。


老杜瓦利埃出身中产阶级家庭,在美国学的医学,还是博士,写过一些很受黑人欢迎的论文,比如《黑人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和《黑非洲文明与海地问题》。


1944年,老杜瓦利埃给美国驻海地卫生代表团工作,给人治病,所以在民间的口碑很不错,大家都觉得他比台上的马格卢瓦尔好。



他参加竞选的时候,不仅有美国的支持,还有民间的支持,高票当选。


结果老杜瓦利埃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做“不要相信在野党,上台以后都一样。”


上台之前,他说要在海地进行一场革命,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然后转手就把商店抢了。


上台之前,他说自己是巫毒教的祭司,集中了海地5位建国者的精神与一身,是整个国家至高无上的主宰,然后就用自己的名字把祈祷词里的耶稣基督给换了,让大伙儿每天对着他祷告。


杜瓦利埃通过种种手段,一手控制了整个国家90%的财富,老百姓在吃土的时候,他的家族是吃香喝辣。


国内反对他的人很多,但他早就想到了,为了杜绝军队政变的可能性,他不光频繁更换军队高级军官,还把武器弹药都藏在总统府里,由总统直接控制。


为了杜绝民间反抗的可能性,他就搞了个组织叫“通顿马库特”,意思是“吃人魔王”,是海地民间传说里会在晚上把小孩灵魂摄走的妖怪的名字。


这帮人是各地的土匪地痞组成的,戴面罩戴墨镜,只对他个人负责,牵制军队力量,对不满独裁统治的人搞绑架、毒打、碎尸街头等等等等,相当于丐版党卫军,光他在位期间,通顿马库特就杀了数万人,谁敢起义就满门抄斩。


1964年,有一家人只是有一个子弟在外国组织反政府武装活动,全家12口人,上至商人父亲,瘫痪在床的祖母,下至年仅2岁的儿童,统统被枪杀在大街上,尸体被空运到太子港,丢到机场出口最显眼的位置示众,不许人收尸。



1963年,有人针对杜瓦利埃发动政变,但是失败了,杜瓦利埃抓住了所有的人,只是让主谋跑了,有人说主谋已经变成了一条黑狗,他就下令杀死全国的黑狗。


杜瓦利埃特别迷信巫毒教,肯尼迪遇刺身亡的时候,他主动出来说是他诅咒了肯尼迪肯尼迪才暴毙的。


老杜瓦利埃统治时期,海地的人均寿命只有32.6岁,残暴程度可见一斑。


1964年,杜瓦利埃修改宪法,授予自己终身总统,禁止一切政党活动。


1971年他又修宪,把担任总统的最低年龄降至18岁,因为他的儿子小杜瓦利埃当时19岁。


1971年4月,老杜瓦利埃病死,小杜瓦利埃上台,美国知道反对这父子俩的人很多,就专门派军舰到海上,保护他们的权力交接。


小杜瓦利埃刚上台的时候,还发展过一段时间的经济,引进了一些外资。



再加上一开始,他的政权碰到了一丢丢小小的危机,因为他的妈妈和他的姐姐分成了两派,内部党争严重,所以他暂时没顾得上坑害老百姓。


当时,他妈妈西蒙娜是“恐龙派”,成员主要是老杜瓦利埃生前的支持者,要求老杜瓦利埃的政策都不要改,祖宗之法变不得啊。


他姐姐玛丽是“现代派”,想要经济政策上开放一点,希望改革。



但是小杜瓦利埃表示管你什么派都得听我的,1973年夏天,总统府失火了,小杜瓦利埃怀疑这火是他姐姐放的,就把姐姐驱逐了,姐姐流亡美国。


姐姐走后他妈妈又喜欢对他的政策指手画脚,搞垂帘听政,搞得小杜瓦利埃很烦,尤其是他妈妈不想要他结婚,因为他妈妈是“海地第一夫人”,一旦儿子结婚了,儿媳妇就变成了“海地第一夫人”,这还了得?


所以小杜瓦利埃的所有女朋友,都被西蒙娜迫害了一个遍。


一直到1980年,小杜瓦利埃疯狂地爱上了一个海地商业巨头的女儿米歇尔·贝内特,“恐龙派”横扒竖挡着不让,说贝内特是混血,你和混血结婚就是背叛你爹,但是小杜瓦利埃说你不让我娶她我就不做总统了,远走他乡。


这话要是让海地老百姓听见了他们肯定会说:“还有这种好事儿?”


但西蒙娜拿这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儿子没有一点办法,1980年,“恐龙派”的20多个人在公众场合骂了贝内特,小杜瓦利埃龙颜大怒,宣布把自己的妈妈驱逐出境,这场婆媳争斗以儿媳妇的完胜告终。



姐姐妈妈都被赶跑了,海地就再也没人拦得住小杜瓦利埃独裁了,他坑起百姓来,比他老爹还残暴,当时的海地人过着集中营一样的生活,被称为“噩梦共和国”。



通顿马库特名声实在太差招来了国际谴责,小杜瓦利埃就缩减人数,然后另外搞了一个人人穿豹纹的“金钱豹”组织,也是只对他负责,来制衡通顿马库特和军队。



有人说他太不民主,他就搞民主投票,没有竞争对手就他一个人选的那种。没有竞争对手老百姓也不投他,他就雇了一帮人开着车到处循环口头投票,最后以99.98%的比例当选。


海地这么个穷地方,杜瓦利埃却愣是能刮出数亿美元的油水供自己挥霍,当上了拉美地区的首富。


海地国内婴幼儿的死亡率高达四分之一,100多万人流亡海外,国内不少人以卖血为生,但小杜瓦利埃不管,他和老婆结婚时,光放鞭炮一项就用掉了10万美元,给他爸修陵墓又用了300万美元,每次他们夫妻俩去欧洲都要买一大堆奢侈品,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海地国内的起义连绵不绝,但真正让他完蛋的,还是美国爸爸的抛弃。


1985年,小杜瓦利埃找美国爸爸帮忙,美国给了他一笔钱“安抚民心”,结果他狗改不了吃翔把这笔钱也贪了,把白宫都气笑了。


考虑到古巴就在海地旁边,美国想着还是把这傻儿子换了吧,不然古巴随便输出点革命海地说不定就成共产党的了。


1986年2月6号下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发消息说,海地总统杜瓦利埃将在24小时内下台。小杜瓦利埃脚底抹油,溜了,还是坐着美国的军用运输机走的。


杜瓦利埃政权倒塌的那天,海地人民就像过年一样高兴,他们在钞票上杜瓦利埃的头像上戳一个大大的红戳,写上政权倒台的日期。


还有不少人自发跑去老杜瓦利埃的坟墓前面想要掘墓鞭尸,结果等他们打开棺材才发现棺材是空的,尸体早就被转移了,看来杜瓦利埃父子俩还挺有自知之明,预判了老百姓的预判。



小杜瓦利埃下台后,没人愿意收留他,在美国的斡旋之下,小杜瓦利埃带着一亿美元和20多个随从到了法国小镇,法国人就给他签了8天的过境签证,但小杜瓦利埃赖在这里就不走了。


jbo竟博官网

很快,他在瑞士银行的存款被冻结,老婆卷了钱离他而去,小杜瓦利埃最后落得身无分文,没有友仔玩,没有友女玩,感觉这么流亡还不如回海地,那里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


2011年1月16日,小杜瓦利埃回到了海地首都太子港,接受审判,但就审了一个小时就把他放了,也没定罪,他一直活到了2014年,病发而死,真是便宜他了。

8个人就敢去政变,吃土、卖血、出口尸体,海地究竟有多奇葩?



回到那个问题上来,海地为什么穷成这样?因为这父子俩霍霍的吗?


不完全是。


你说杜瓦利埃父子残暴吧,海地的历届统治者就没有几个不残暴的,大家半斤八两,卧龙凤雏。


海地革命时,有个黑奴起家以后自封斯坦福一世,为了维持统治,他经常蘸着人血吃掉反对者的肉,自诩“非洲拿破仑”,登基大典按照法国的规模操办,穷奢极欲,没过几年就被推翻放逐。


你说这父子俩贪腐吧,海地的高层就没有不贪腐的,要不然也不至于联合国扶了这么多年还扶不起来。只是这父子俩贪得太狠了过于突出。


在工业时代以后,一个国家想要强大的根本途径,就是发展工业化,可是世界上有很多诸如海地这样的前殖民地小国,因为殖民者在当地采取的政策,种族矛盾尖锐,缺乏最基本的现代化工业化条件,从一开始就没有多少基础发展工业。


他们貌似独立了,但上不能打破列强封锁,下不能立刻让人民吃饱饭,肉体已经脱离了殖民者,可精神还在被控制。


历代领导人没有长远眼光,只顾着自己在位时能享受一天是一天,因为没有基础,相比美国权贵能把贪腐合法化的优雅吃相,他们贪起来的吃相就极其难看。


海地的问题在拉美很典型,但拉美绝不只有一个“海地式”的国家。


《百年孤独》中,奥雷里亚诺上校说过一句话:


“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唯一区别就是,自由派去做五点的弥撒,而保守派去做八点的”。


失望的上校余生只做一件事:终日反复熔铸小金鱼,做好了就化掉,化掉了再接着做。


这正好是拉美国家历史更迭的真实写照。



美洲大陆没有被欧洲人发现之前,南北原来是一样的起点。


但几百年过去,美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但横亘在拉美大陆头顶的,依然是挥之不去的百年孤独。